你家小朋友过敏吗?过敏了怎么处理?
我家小朋友不过敏。
我是如何做到的呢?
1.不要过早的添加辅食;过早的添加辅食,孩子免疫发育不完全,极易引起过敏。另外,辅食添加要一种一种的来,一股脑的添加几种,过敏时无法辨别哪一种。
2.哺乳期的孕妈不要尝试容易让孩子过敏的食物,比如芒果。一同事极喜欢芒果,月子后大量high吃,结果孩子过敏了,现在孩子四岁了,发展成特异性皮炎,后悔的她说起此事就觉得自己对不起孩子。
如果过敏了,赶紧去查过敏源,从此远离此物。
#健康科普挑战赛#
#超能健康团#
过敏的孩子现在越来越多!
我的宝宝2个多月开始肠胃牛奶蛋白过敏,直到七个月!真的是不堪回首的5个月!
我们当时看遍了浙江省儿保所有消化内科的专家,宝宝甚至被带去抽了动脉血!
每天我都是捧着宝宝的便便研究,看看有没有血丝,现在想想都心疼当时的自己和孩子。
我们当时的做法是:
首先,肯定是看医生,我们当时病急乱投医,找了很多专家看,其实,这个情况很常见,找一个适合的专家看一下去就可以了!
其次,母乳的时候我是觉得忌口的,有三个月只吃米饭白菜,因为小月龄的宝宝你不能确认其他的过敏源,抽血也不能确定,那就只能从源头全部阻截!
再次,我们添加了氨基酸奶粉,完全不含牛奶蛋白,不过这个奶粉很贵很难喝,但是没有办法,这个奶粉可以治疗宝宝受伤的肠胃!
最后,孩子在过敏期间尽量单一饮食,我们那时正好小,后面加辅食也就是米汤和米粉。
直到七个多月,宝宝才慢慢好起来。
我分享给你是牛奶蛋白造成的肠胃过敏,还有很多其他的过敏,因为我没有接触到,所以只能分享自己的经历!
我是幼安妈妈,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启发,关注我一起共同学习更好育儿吧!
我家宝宝一岁时两个手臂都是红通通的,持续了好几天,后来到医院查明了过敏原是纤维,穿衣服的时候尽量选择纯棉不含纤维的材质后就再也没有过敏过。
如果过敏原无法避免,医生也会开一些抗过敏的药物缓解过敏症状,有的过敏非常严重的情况要立即就医。大部分过敏避免过敏原就不会出现过敏现象,宝妈们也不必太担心。
宝宝出生后需要父母精心的养育,在养育的过程中我们会慢慢掌握规律,父母也是这样慢慢成长的。
我是宝妈蒙奇奇,欢迎关注,每天和你一起分享育儿日常。
大宝有时会过敏,过敏会很痒,小孩子忍不住就要去抓,所以首先要把宝宝的指甲剪短,以防抓烂并感染;保持皮肤干燥,并尽量用凉水冲洗皮肤,千万不要用热水去冲洗,越洗越痒!
其次,查明过敏源并避免接触过敏源。如吃了海鲜、辛辣食物,就一定要忌口!
然后,吃过敏药,如氯雷他定片(我觉得这个药很有效,吃1片缓解瘙痒,2片就全好了)
小朋友过敏,使用家里养的植物芦荟汁擦擦,纯天然,效果很好。如果频繁过敏,建议给宝宝查过敏源,医院可以抽血或者握棒方式,看看是具体哪种物质过敏,有的蛋白过敏,有的肉过敏,有的胡萝卜过敏等,孩子小,过敏源都是暂时的,等孩子大一些,提抗力增强了,原本过敏的物质也不会过敏了,不要担心永远吃不了。
一年级小朋友,敏感脆弱,脸皮薄,受一点批评回家就哭得很厉害,怎么开导?
喜欢哭,是受不得批评的表现。那么,如果做了错事,该不该批评呢?显然是应该批评的。所以,要开导这样的小孩,他已经懂得基本的道理了,也听得懂父母的话,要晓之以理,动之以情跟他讲。
为什么受批评呢?是因为你在某一方面做错了,错了就要受批评,就要改正错误。如果你承认错误,改正错误,就会得到谅解;如果你哭哭渧渧的,首先是不让人喜欢,其次是不承认自己错了,爸妈批评你反倒是批评错了吗?
如果你是感觉自己错了而哭泣,是因为不好意思而哭泣,爸妈可以不再批评你,而是口头说明一下就可以,前提是你要知错改错。因为大家都不是完人,谁都可能有错,有错就改嘛,爸爸妈妈也都是这样的。不要再因为这个而哭泣了。
当然,说理不行的时候,还要跟孩子坚持一点压力,冷他一会儿,告诉他再哭就站一边去哭够了再说话。真的冷一冷,再试探着看他的反应灵机而动。
楼主你好,
如果这是你家的孩子,这样的孩子有未来作家的潜质,因为敏感,心思细腻。
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,这是孩子的特点,家长如何对待这个特点,就决定着ta是优点还是缺点。
受一点委屈回家就大哭,对于一年级的孩子,家长只是给一个大大的拥抱,摸摸肩膀摸摸头就是很有力量的安慰。
孩子年龄小,很多话都听不明白,理解能力有限,表达能力也不够。
大人讲很多,孩子都似懂非懂的,与其这样还不如用身体去表达家人的关心。
身体的支持更加有力量。
如果孩子有很多的委屈怨言,尽量让孩子说出来。
家长懂得倾听更重要,最好的开导不是家长说,而是让孩子把心里话说出来,如果孩子不愿意说,一直憋在心里,长期持续下去对身心状态更不好。
家长知道了吗?怎么去帮助敏感脆弱的孩子?
光开导没用,遇见挫折,父母一要教会孩子怎么做,二要给予足够的支持。
小孩子心智不成熟,不懂客观分析问题,只会走极端,要嘛认为是自己不好,什么都做不对。要嘛认为是世界针对Ta。会产生深深的无力感与自卑。
家长需要以身作则,带领孩子看清客观事实。
以身作则的意思是,首先自己考虑问题不能偏激,认真听取孩子的倾诉,搞清楚事实再说话。其次要支持与鼓励,只有内心强大、有自信的孩子才有动力去改善自己,所以千万别攻击孩子的能力、外表、智力、性格等方面,例如考试没考好,不可以骂孩子笨,只能说他学的还不够好,还要告诉他怎样才能学得好。
孩子对人际关系陌生,会搞不清被批评的原因。举个例子,有一位老师,因为拍集体照时,有位同学把手缩在袖子里看起来像没手(残疾),就对孩子冷嘲热讽,该同学因为这件事自卑了一辈子。如果有人跟他说,不怪你,是老师觉得班级照不好看,丢了面子,可能想象这位同学的人生会有很大改变。
我想说的是,家长需要给孩子树立正确观念:“错了就错了呗,看看是哪里出了问题,改掉就好。做错事并不说明我是个坏孩子,也不说明我笨,我只是还没想明白,但是我有能力,很快就会弄明白的。不管发生什么,爸爸妈妈永远会帮助我的。”